龋齿的根源

龋齿也是俗话说的“蛀牙”或“虫牙”,是一种通过破坏牙齿,会引起严重疼痛,并可能影响全身健康的疾病。龋齿发病率高,危害儿童乳牙健康的头号大敌,就是龋齿。

据调查统计,我国乳牙龋齿患病率在城市为75.6%,农村为78.2%,且均有发病年龄早的特点,6个月的婴儿即有可能患龋病,5~7岁的儿童发病率最高。

龋齿已经成为危及儿童口腔健康的头号杀手,乳牙患龋高峰约在5岁左右,恒牙患龋高峰约在15岁左右,并持续影响人们到老年。根据上海市的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在参与调查的15059名幼儿园儿童和中小学学生中,乳牙患龋人数为8523人,乳牙患龋率为56.62%,4岁儿童的患龋率达65.92%,9岁儿童为83.57%; 据北京地区对中小学生的抽样调查,城郊区7岁儿童恒牙患龋率平均为48.88%,12岁儿童为67.29%,17岁为73.61%;同时调查资料表明,一般农村较城市人口恒牙患龋为低,城市人口恒牙患龋率平均为63.65%,平均龋牙数为1.67颗;农村人口患龋率为55.67%,平均龋牙数1.27颗,饮食种类和习惯的因素差异起到很大作用。

龋齿的危害性

   1、乳牙龋病会严重影响儿童牙齿的发育和正常的咀嚼功能;
   2、乳牙龋病可能造成多个牙齿的丧失,导致上下牙的咬颌关系改变,功能紊乱,并影响颌骨及颜面的发育;
   3、龋齿还会影响恒牙胚的发育,甚至会引起恒牙胚囊肿,导致恒牙不能萌出;
   4、破坏乳牙冠或造成乳牙脱落,致使咀嚼力下降,咀嚼功能降低;
   5、龋齿导致的残破牙冠和牙根,也会刺激口腔软组织形成溃疡。

在牙齿发育过程中,由于恒牙萌出有先后,被龋坏的乳牙和相邻恒牙之间,容易积存食物残渣,容易引发新的龋病,患有龋齿的儿童常因牙齿疼痛,而不愿使用患侧牙齿来咀嚼食物,患牙侧颌骨会因此缺少必要的生理性刺激,时间长了,将导致两侧颌骨发育会不对称; 此外乳牙龋齿还会引起儿童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进而影响全身生长发育;龋齿的继续发展,还可继发成牙髓炎症,更严重的还可导致慢性根尖周炎,并可成为病灶根源,当人的身体抵抗力下降的时后,储藏于病灶的细菌还可能转移到全身其他部位来致病,常见的如关节炎、肾炎等,可跟病原跟龋齿有直接联系。


前牙如果发生龋齿,不仅看上去很不美观,还会对儿童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进而造成心理障碍。

龋齿根源成因和影响因素

龋齿是由多因素引发的口腔疾病,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细菌、饮食、牙和唾液,三者相互关联,缺少一个条件都不能发生龋齿。当前学者们认为唾液作为牙齿的可变外环境,不仅是影响龋病的重要因素,如何对唾液分泌功能的有效改善,也是预防龋齿的关键,如何利用这点“可变”因素有效预防龋齿,我们将在后面专门论述。

  1、细菌

  在龋齿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细菌在龋病发病中起着主导作用,致龋的细菌种类很多,近年来国际口腔学界公认其中最主要的致龋病菌是变形链球菌和乳酸杆菌。这些细菌容易与唾液中的粘蛋白和食物残屑混合在一起,并牢固地粘附在牙齿表面和窝沟中,这种粘合物就叫作牙菌斑或菌斑(dental plaque)。菌斑中的大量细菌产酸,会造成菌斑下面的牙齿釉质表面脱钙、溶解,临床调查证明,口腔中菌斑较多的儿童,龋齿也多,有直接因果关系。

  2、饮食

在龋齿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在龋齿形成过程中,饮食是细菌滋生的重要作用中介。由于多数食物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和糖,这些物质成为供给菌斑中细菌生存和繁殖的能量,同时通过细菌的代谢作用使口腔中的糖酵解,产生大量有机酸,这种有机酸如果长期滞留在牙齿表面和窝沟中,致使釉质脱矿遭到破坏,失去釉质保护的牙表面,被某些细菌促使蛋白质溶解,进而形成龋洞。可致龋的糖类很多,研究发现最主要的威胁来自蔗糖。

牙齿发育时期,营养决定牙齿组织的生化结构,钙化良好的牙齿抗龋性高。如果食物中含有的矿物盐类、主要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钙、磷、维生素B1、D和氟等不足,牙齿的抗龋性就低,造成龋齿发病的条件。乳牙在胎儿期即已发生、发育和钙化,母新乳期的营养,对胎儿乳牙的发育虽然没有决定性影响,但加强母体营养仍对乳牙钙化有利的。除非母体患严重代谢障碍病或遗传病,一般乳牙不易受到严重影响。

  3、牙齿和唾液

  
牙齿的形态、结构和位置也与龋齿发病有着明显的关系。牙齿咬面的窝沟,是儿童牙齿发育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生理缺陷,较深窝沟内容易滞留细菌和食物残屑,而且不易清除掉,从而容易诱发龋齿;另一方面,牙齿发育阶段如果矿化不足,特别是由于钙化不足的牙齿,釉质及牙本质的致密度不高,会导致抗龋性低,较容易患龋齿;氟在牙齿矿化结构中的含量虽然很微少,但根据研究发现对增强牙齿的抗龋性也很重要,牙齿发育过程中如果能令牙齿自然吸收含有适量的氟,较不易发生龋齿。由于乳牙和年轻恒牙的结构和钙化程度均不够成熟,通常很容易受致龋因素的影响,因而患龋率高。

唾液是牙齿的直接外部环境,直接起着缓冲、洗涤、抗菌或抑菌等重要作用。分泌多而稀的唾液,可以有效洗涤牙齿表面,减少细菌和食物残屑堆积程度;分泌量少而稠的唾液则易于导致细菌及食物残屑滞留牙表,从而助长菌斑形成并长期粘附在牙齿表面上。由此可见,唾液分泌的性质和成分,不仅影响牙齿咀嚼时的缓冲作用,最重要的同时也影响口腔有害细菌的生活条件,因此,作为影响龋齿形成的唯一可变因素,从如何改善唾液分泌入手,成为了防治龋齿的关键及唯一途径。

龋齿产生原理

大家都知道蛀牙(龋齿)实际上就是一种酸腐蚀现象,为什么蛀牙的高发人群是儿童呢?多与儿童喜欢无节制地吃甜食糖果有关。

前面提到,由于儿童牙齿的牙釉质处于未成熟阶段,对抗酸腐蚀的能力远低于成人,加之儿童喜爱甜食及奶类食品,而及时清洁口腔的自觉性较差,滞留在口腔的甜食及奶类残渣,很快就能发酵转化为极酸物质,对牙釉质构成酸腐蚀威胁。

因此,尤其是没有睡前刷牙习惯的儿童乃至成年人,都不可避免地成为龋齿的高发人群。

那么,为什么牙医通常都会强调睡前刷牙呢?


这是因为口腔本身是一个极酸的环境,这种独特的生理特点,一是为了抗菌,二是为了辅助消化,但是当酸度过高时也会带来副作用,这种副作用首先表现就是容易产生“蛀牙”。

因为口腔的酸度,是依靠唾液的分泌来稀释调节的,人在睡眠的时后,口腔内基本停止了唾液分泌,如果此时口腔中有食物残留等有机物质(尤其糖类和奶类),就会发酵转化成为酸性物质,将口腔酸度一下子提到一个最高点,从而对牙齿形成很大的酸腐蚀威胁。

老年人也是龋齿的高发人群,老年人有自制力,会少吃甜食及奶类食品,由于生活的经历,大多也具备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然而为什么也成为了蛀牙(龋齿)的高发人群呢?

答案还是“唾液”。牙齿黄金专家组在研究中发现,老年人的唾液分泌量会因生理退化而明显减少,这种生理退化使他们的口腔持续酸度明显高于年轻人,因此老年人群众普遍存在龋齿和严重的口腔异味。

龋齿预防

由于龋齿破坏具有不可逆性,所以及时预防非常重要。

尤其是对处于牙齿发育阶段的儿童,预防龋齿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儿童保健工作,基本原则是针对上述发病因素,采用相应措施。

1、减少或消除病原刺激物

减少或消除牙齿上的菌斑,改善口腔环境,保持口腔清洁条件,是防龋的重要环节,要做到这一点,最基本、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刷牙和漱口。对此应该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普及宣传教育,使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学会并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正确刷牙,可以清除口腔中的大部分细菌,有效减少菌斑的形成。幼儿还无法刷牙的时候,可由家长用柔软毛巾或绒布帮助擦洗牙齿。

幼儿3岁以后就可以开始学习刷牙,尽可能做到早晚各刷一次,养成饭后漱口的良好习惯。睡前刷牙更重要,因为夜间间隔时间长,人在睡眠的时候,唾液往往分泌不足,细菌更容易大量繁殖。

正确的刷牙方法是竖刷法,即顺着牙龈边缘“上牙由上往下刷,下牙由下往上刷”,“里里外外都刷到”,还须特别注意刷后牙的咬面,仔细把牙缝和各个牙面上的食物残渣刷洗干净,刷牙后要漱口;千万不要横刷,横刷很容易损伤牙龈,也无法刷净牙缝里的残渣。

牙刷的选择也很重要,由卫生部、轻工业部和商业部曾共同制订的“保健牙刷暂行规格”。幼儿使用的牙刷标准毛束不超过两排,每排5~6束,毛质要柔软,小学生使用的牙刷毛不不超过三排,每排6~7束,还制定了中学生牙刷标准,以备成人牙刷作为参考。

要消除龋齿的病原因素,还应该注意儿童的饮食习惯,按时增加各种辅食,多吃粗糙、硬质和含纤维质的食物,对牙面有磨擦洁净的作用,还可减少食物残屑堆积。较硬食物需要充分咀嚼,既可增强牙周组织的活力,又能磨擦牙齿咬面,使窝沟变浅,有利减少窝沟龋。

2、减少或控制饮食中的糖份

以谷类作为主食的国家和民族,想控制饮食中的碳水化物来防龋是很难的,随着糖制食品和各种饮料显著增多,因此对另一个主要致龋因素——糖的控制,尤其重要。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普及预防知识,从家长开始从小教育儿童要养成少吃零食和糖果糕点的习惯,特别是避免睡前吃糖的坏习惯,注意儿童三餐的质量,最好是从幼儿阶段,就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和含钙、磷、维生素等多营养的食物,要尽可能吃些粗粮,同时要重视母乳喂养婴儿。

3、增强牙齿的抗龋性

前面在龋齿产生因素中提到,足量的唾液分泌才是保证口腔卫生、有效防止龋齿的关键。正因如此,研发出有效调节或改善口腔唾液分泌的技术,必然成为终结龋齿这一口腔另外主要杀手的研究重点和方向。

  

牙齿黄金所蕴含的生物萃取成果,其有效成份不仅能有效刺激唾液分泌,消除龋齿产生的客观环境,用过牙齿黄金的人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一觉醒来,不论口多干,只要嚼上两片牙齿黄金,片刻工夫唾液就会源源不断涌出来,满口生津,坚持使用一段时间后,终日都不会有口干舌燥的感觉,总是满口润泽;

牙齿黄金同时还蕴含特殊物质迅速修复牙齿蛀蚀面,终止蛀牙发展,从而有效预防牙髓炎(严重的蛀牙必然引发牙髓炎,其剧烈的疼痛最终只能采取根管疗法杀死牙神经),由于是有效预防龋齿的最新成果而深受龋齿患者欢迎。

另外,氟化法(fluoridation)也是一种手段,通过增加牙齿中的氟素,特别是改变釉质表面或表面

的结构,增强其抗龋性。

但是做到自然加氟并不容易,通常在换牙后恒牙生长过程中适量加氟,曾经模仿欧美尝试的自来水氟化(central water fluoridation),由于正确加氟量会因人种基因、地区水质、饮食习惯等可变因素而变化,事实上难以准确计算合适的防龋的适宜浓度,而变得难以操作,之前我国在广州曾试行实验区自来水氟化观察多年,由于加氟量计算不当(采用了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参考量),导致广州地区儿童发生氟斑牙,引起了家长的不满,现已停止全面加氟。

因此,这种自来水加氟法,世界上也只有少数国家和地区采用,我国由于高氟地区很多,采用这种方法更不现实。

含氟牙膏的情况同样如此,由于上述可变因素较多,对于恒牙发育过程中的加氟计算很难做到因人而异,而对于已经发育完全的恒牙,加氟效果很有限,这也是为什么尽管近年多数成年人已经选择使用含氟牙膏,但是龋齿患有率仍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国际上形成的共识是,任何氟化防龋的方法,都只能用于水源无氟或低氟区,高氟区千万不能使用,很多高氟区的人群由于缺乏这些常识普及,容易受广告误导,而错误地选择含氟牙膏,效果适得其反。
 

总之,龋齿发病因素是复杂的,当前还没有一种能够完全预防新龋发生的单一方法,通过生物科技手段,通过控制和改善唾液这个可控条件,是一个可能对有效防龋单一产品目标实现突破的最可行方向。

所以,预防龋齿要防治结合,既控制新龋发生,又要早发现、早治疗。对儿童人群开展和普及有效的口腔保健工作,从积极预防和早期治疗入手,主要从加强儿童家长的口腔保健意识和营养卫生知识方面的普及,保证高度关注龋齿高发人群的身体及牙齿健康,可以有效降低龋齿的发病率。